采薇说课稿

时间:2025-11-23 23:44:07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采薇》,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士兵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意以及对战争的厌倦。

本单元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方面堪称后世典范,《诗经》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及高一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诵,品味诗歌独特的语言美、音乐美;

3.熟记《诗经》文化常识;

(2)能力目标

1.赏析重章叠句、比兴手法的艺术魅力;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

把握戍边士兵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以及厌倦战争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及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提问点拨法进行教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反复吟诵,能够感知诗歌的音韵美,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提提问点拨法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艺术价值进行探究,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2)说学法

将在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将疏通文意和理清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从关关雎鸠到蒹葭苍苍,到我们刚刚学习了的《卫风.氓》,我们对中国文学的.源头清泉——《诗经》应该是有所了解了。如果说《卫风.氓》是一首弃妇的怨歌,今天我们将要聆听的则是一位戍边士兵包含忧伤的深情吟唱,让我们用一个细腻、真诚的心去聆听这首古老的歌谣。

(2)知识回顾

a. 什么是所谓的《诗经》六义?

b.风雅颂分别指什么?

C.赋比兴的定义是什么?

(3)朗诵课文,纠正字音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整体把握

A.概括主要内容

战后归家途中的戍边战士回忆倒叙离家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

B.划分层次,归纳大意,理清思路

1—3章:思念家乡以及有家难归的原因;

4—5章:直写战争;

6章: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C.具体品析1—3章

问题1:感情基调?悲伤

问题2:课文描写了薇菜的几种生长状态?有什么作用?

用薇菜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反映归期的推迟及不确定性,深化士兵思乡、厌战之情。

提示:比兴手法的运用

问题3:除了薇菜,还用什么表现了戍边的漫长,归家无期?

岁月的更替

总结:主人公为何而悲?

提示: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D.具体品析4—5章

问题1:感情基调?雄壮

问题2:为何而壮?

问题3:艺术特色?

侧面烘托,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不是直接的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军容盛大、装备精良、战争频繁,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比兴手法,用花之盛起兴,喻军势之盛大。

E.具体品析第6章

问题1:感情基调?悲伤

问题2:为什么在归家途中还要悲伤?

材料: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解析:诗人被贬在外,家人音讯全无,终于踏上归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担心家人为自己所累,团圆之梦成为泡影,越接近家乡越是担忧。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

答案:归家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而变得无比沉重。

路途艰难,又饥又渴的现状。

回忆过去,痛定思痛。

问题3:如何表现士兵的哀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意象:杨柳 、冬雪

(2)对比

以乐景写哀,以以往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的悲痛。

(3)大雪交加,行道艰难,饥饥渴难耐,情景凄凉,语调低沉、苍凉。 F.总结艺术成就

(1)构思巧妙,通篇采用回忆追叙的手法,将过去、现在、将来交织在一起。

(2)叠字、词、章的用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深化了意境,强化了感情,增强了节奏感、音乐美。

(3)设问句式的运用,一问一答,富有民歌特色。

(4)起兴手法的运用

(5)情景交融

(6)对比

G.结语

这篇诗歌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诗经》是一座宝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H.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预习下一课《离骚》。

四.说板书设计

采薇

《诗经.小雅》

玁狁(xiǎn yǔn) 靡盬(mí gǔ) 骙骙( kuí ) 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感情基调:悲伤—雄壮—悲伤

艺术成就:(1)构思巧妙,通篇采用回忆追叙的手法,将过去、现在、将来交织在一起。

(2)叠字、词、章的用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深化了意境,强化了感情,增强了节奏感、音乐美。

(3)设问句式的运用,一问一答,富有民歌特色。

(4)起兴手法的运用

(5)情景交融

(6)对比

采薇说课稿2

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由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此处隐藏2256个字……>针对本课四言诗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进行教学。对于文中生僻字词,讲授法能更好的。诵读培养语感,让学生理解积累文言字词,强化熟悉内容。而作为诗歌,我将指导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品味语言。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主要是丰富课堂内容,加强直观性。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即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来学习课文,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用多媒体播放诗人余光中《乡愁》的配乐朗诵视频资源,并加以解说:每个人对于自己生长的家园都有着融入血脉的故土亲情,古往今来,无数离乡背井之人吟咏出情真意切的思乡篇章,现在,就让我们追溯到先秦时代,去感受一下这对家乡最深切的情感吧。

二、背景介绍以及基础积累:

作为最基本的文学常识,学生有必要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我将用PPT展示出诗经的相关知识,并加以讲解。同时,古诗文里有大量的生僻字词,这也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不容忽视,所以,我会将诗文里的生僻字词展示出来,教会学生认读,扫除基本的阅读障碍。

三、诵读感知

这个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不同方式的诵读,包括:自读,教师领读和请同学起来进行范读等。并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完成以下任务:(1)把握课文节奏,通过诵读领会情感。(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和学生已有的文言字词积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同时标记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3)概括课文每一小章的内容。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这个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和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同时根据学生对小章节内容的概括我将归纳并板书课文结构:

四、品味赏析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将教学重点转入分析文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文的语言特色并加以赏析。本阶段我将用PPT展示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以重

章叠句手法和以自然景物起兴写时间流逝,以及文中生动的战场细节描写和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尤其是以采薇活动来写时间流逝,和是种最后一张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所达到的倍增哀乐的艺术效果。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

五、主题探究

在完成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探究。我将出示以下问题,让同学们小组探究讨论:

本诗可分作几个层次,每一层次体现了士兵怎样的情感?并找出诗中具体描写乡愁的句子加以理解体会。

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评价并板书:

同时总结出本文的主题:本诗通过描写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的内心的伤痛,表达了士兵们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布置作业

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学习完本文后,我会要求同学们对课文熟读成诵,以积累巩固。

采薇说课稿5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西安市长安二中的语文教师王颖,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我执教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创设意图,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新教材舍掉了老教材的《秦风。无衣》,我个人认为更多看重的是本文的文学之美,即情感的复杂性和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采薇》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复杂心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思乡怀亲和保家爱国交织在一起是本文鉴赏的重难点,真正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诗歌鉴赏是个个性化的解读过程,我本节课大胆的设计,希望学生不盲从参考书,读出自己的认识,并力求他们能养成紧扣文本,咬文嚼字的习惯。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鉴于《采薇》比其他文言文在疏通文意上有较大难度。为了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在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充分解决了字词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体会诗中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

2、大胆的质疑前人的观点,养成不盲从,深入思考的习惯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及赋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法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第四,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课前播放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营造气氛。

导语:由《乡愁四韵》的朗诵,演唱引出中华民族的故土情结,归到战争背景下的乡愁,导入本课。

二上节课回顾,整体感知分三步

师生配乐有感情的轮读,熟悉课文创设情境。

概括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

三细读赏析

1、四人一组讨论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哪些感情?学生各抒己见,师生互动交流

2、小组讨论,学术争鸣,评论王夫之的“哀景写乐”。

3、教师再次质疑,毛序说本诗是周王“遣戍役劝将士“之作,历来受到诟病,那么作为小雅的诗,要放到庙堂上去唱是否合适?,教师谈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思考。

4、教师板书归纳总结全诗矛盾的情感,顺势引出情景交融的手法,学生自由发言赏析,并举课外例子加以练习教师板书归纳全诗艺术手法,点评《诗经》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5、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本课感受。教师也谈自己体验和师生交流,布置作业。在歌曲《说句心里话》中结束全课。

最后:说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采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