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 ……此处隐藏12607个字……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⑵ 学生在交流有关奇特民族的过程中,师巡视:
① 生交流原因。
补充资料:
没有阳台的就放在窗台上,故意把窗帘做成半截的。花的主人看花的什么?什么是花的脊梁?(散乱的话枝花叶以及透过枝叶看到了花)走在屋外的行人又能看到些什么呢?(充分欣赏到娇艳的鲜花)这些做法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
作者见此情景估计德国人养花不是为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于是向女房东求证。女房东神态是──莞尔一笑,语言是──正是这样。“这样”是指什么?(上文、扣题)什么是“莞尔一笑”?(很轻松的微笑)想想女房东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② 这种境界指什么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具体在我们生活中来说就是怎样的行为?(分享、彼此关怀、眼中有他人……)在文中,什么样的行为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这种境界扎根在这个民族每个人的心田,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课题)让我们把这部分读一读。
⑶ 现在来谈谈作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民族是奇特的?
(联系到民族的奉献精神来谈。)
⑷ 老师提问,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这个民族的奇特之一就是他们的花不象中国那样──他们就是要──自己的花让别人看
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都能看到——街头花团锦簇,恍然花的五彩海洋,形成了一道──奇丽的景色。
是啊!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在德国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奉行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这成就了这个──奇特的民族。季老先生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读这句话。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看(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如“脊”“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思: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
1、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浏览了德国奇丽的风景,了解德国了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喜欢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
师:让我们再次品味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崇高境界吧(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以后希望怎样做到“我为人人”?
生:我想为我们班打扫教室。
生:以后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他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啊。
师: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优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你觉得作者怎样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
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师:如果作者没有到过德国,而仅仅听别人说起德国的风景,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吗?
生:不能。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出来。
生:写文章时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生:还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如果作者把在德国见到的所有景物都写在文章里,你还会喜欢他的文章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文章就没有中心,也就不吸引人了。
师:那么要写一个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生:抓住能体现这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师:说得对。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生动、更具体、更感人。
师:感谢季先生让我们了解了异国五彩斑斓的文化,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季先生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简介)
师:如果你想对季羡林有更多的了解,请到图书室或上网找季羡林作品读一读。
《季羡林文集》、《季羡林散文集》
《谈人生》、《留德十年》、《病榻杂记》
五、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师: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生写话,然后展示)
生:我梦见自己在花海中飞翔,身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鸟在动听地歌唱。我的恩师突然出现了,我和他走在花丛中谈笑风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也自叹不如啊!我要向你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把《梦见了》写在小作文本上。另外,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在你的读书笔记本上。能做到吗?
生:能。
师:好!下课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文档为doc格式